安全

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原创文章

班组安全基础管理“五化”建设:打造零事故的黄金法则

2024-05-30 任继芳

2024年初国务院安委会发布了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

规划了“1+31”的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行动总体框架,

提出了治本攻坚行动的具体要求。

安全管理是企业永恒的主题,

班组是企业安全管理的落脚点,

是企业安全绩效实现的基础保障。

如何用最经济的安全管理成本

实现企业长治久安的安全管理周期,

促使企业安全管理

员工被动管理阶段向主动管理阶段的

实质性跨越

班组安全自主管理通过基础管理“五化”建设,搭建班组安全管理落地的基础平台。

安全管理目标化

一是班组安全管理目标应建立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具体目标指标做到量化数据化把安全目标按照生产作业过程和岗位进行分解,形成过程和岗位的小目标;将班组安全管理目标聚焦到人的不安全行为、物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层面。

二是要建立安全目标实施责任制,将安全管理责任直接到岗位,具体落实到个人。

三是对安全目标的达成情况定期进行统计分析,确保每一阶段的安全小目标的实现,从而有效控制班组日常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安全风险和隐患,保证班组安全目标的实现。

安全管理制度化

建立健全班组安全管理制度作业规范。

健全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和作业规范是班组开展安全日常管理工作的基础,是规范员工行为的依据,是引导员工行为的标准。

同时完善各类台帐记录。

台账记录是班组安全工作的记载,是班组安全活动的集中反应和安全工作水平的体现,也是总结安全管理成功经验和识别安全管理存在问题的依据。

岗位操作标准化

一是将预防为主、关口前移的安全管理理念落实在岗位操作上,将对危险源的管控方式和具体措施细化完善到岗位操作标准上,提升岗位操作标准的实操性和指导性。

二是加强岗位操作标准作业的培训。

抓好日常作业的标准化操作。

单人作业上让员工通过自我学习和思考,提升标准化的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规范作业行为;在配合作业上,控制多人作业风险;在相邻作业、关联作业、交叉作业上,做到密切配合、互相监督、互相链锁。

日常管理规范化

规范班组日常管理,建立班组在制度和作业标准执行的常态化督导管理机制,在日常管理中重在纠正员工的违规操作行为,指导帮助员工按标准化的作业标准操作,强化班前、班中、班后的日常安全管控,形成员工良好的规范化作业习惯。

管理氛围民主化

班组安全工作要注重全员参与,形成全员管理的文化氛围,打造富有活力的全员参与的管理平台。

同时搭建员工技能成长平台,深入开展安全操作技能“学、练、赛”活动。

拓宽班组安全技能实训的方式,开展各岗位工种技术比武,实战演习训练等,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实操技能,努力打造高素质高能力的员工队伍。

 

图片

 

中国班组建设20年服务品牌

100+班组精华课,尽在“八九点”

班建3.jpg

 

 

Copyright @2024 北京八九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京ICP备12048377号